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發展背景
所謂「緊急醫療救護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係指針對急重症的傷病患,在緊急傷病
的現場、就醫的途中、乃至到達醫院急診部門所提
供的醫療救護服務。為了延伸醫院的功能,在社區
提供這些到院前醫療與救護服務,結合各個要素,
所成立的一套體系,就稱之為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s)。
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涵蓋的範圍,可有廣義與狹
義的解釋。廣義的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包含整個急重
症醫療體系,從緊急傷病的發生現場的急救,送醫途
中的持續照護,到院之後的急診,手術與加護病房…
等急重症醫療,乃至積極的復健,讓傷病患返回社
區,回復有品質的生活等所有活動,都包含在內。比
較狹義的對於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解釋,則專指從
傷病發生至到達醫院前,所進行的醫療救護處置,也
就是所謂的到院前救護(Pre-hospital Care)。緊急
醫療救護系統,將急診醫療的戰場,從醫院的急診部
門,延伸至緊急傷病的現場,在第一時間進行救護,
不但可以減少病患的死亡與失能,更是大量傷患與特
殊災難應變時進行醫療救護的基礎。
緊急醫療救護體系發展的軌跡
現代緊急醫療救護的濫觴,來自戰場上所發展出
的軍陣醫學。19世紀拿破崙時代的著名軍醫拉瑞
(D o minique L a r rey),為了讓戰場中受傷的士
兵,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轉送到適當的後送醫院,
設計出輕巧便於運送傷患的馬車,稱之為飛快救

護車(flyin g a mb ula nc e),可以在兩軍交接進
行過程中,快速地後送傷患,這就是現代救護車
(ambulance)的始祖(圖1-1)。除了救護車之外,拉
瑞醫師也提出了在戰場上進行檢傷(triage)的重
要概念,讓救護人員快速地分辨傷病的輕重緩急,
並據此決定救護與後送的順序。 拉瑞醫師提出來
的這兩個重要的觀念,可以視為現代緊急醫療救護
的重要里程碑。
到院前救護系統的發展,在1960年代,結合了
創傷與重症照護的進步,突飛猛進。首先在創傷照
護體系方面,經由歷次大規模的戰爭,例如二次世
界大戰,韓戰與越戰等軍陣醫學的經驗,累積了對
於嚴重受傷病患的救護原則,包括檢傷分類,現場
醫療,緊急後送,以及不同層級野戰醫院的建置,
對於日後逐步發展的創傷照護體系,具有很大的啟
發與指導作用。此外,對於突發心跳停止(sudden
cardiac arrest)的緊急救護,在60年代也發展出包
含打開呼吸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體
外心臟按摩(circulation)等技術的現代心肺復甦
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與體外電擊
(external defibrillation),並且針對重症傷病患
發展出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與重症醫療
(critical care)的體系,這些正是現在到院前救護
發展的重要前提。
緊急救護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回顧近年來,國人傷病情況的演變,有兩個重要的
趨勢,包括緊急傷病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以及城鄉
之間的差距。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8年度的衛生統
計,台灣地區的前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心臟病,
事故傷害分別高居其中第二、三與第六名。這三項緊
急傷病的發生,以及所造成的死亡與失能,通常都非
常急迫,也經常需要啟動緊急醫療救護系統。此外,
事故傷害的死亡率,在不同縣市之間,有高達四倍以
上的差距。可見發展優質與均衡的緊急醫療救護系
統,是現代社會刻不容緩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